案例簡介
石先生近期接到了一通微信視頻通話,來電人是自己的長期生意伙伴王先生,視頻通話中,王先生稱自己在外招投標,但公司流動現金有限又急需交一筆2萬元的保證金,希望石先生幫自己先墊上這筆錢,并將收款戶名、賬號發給了石先生。面對老朋友的請求,再加上見到了“真人”石先生沒有任何猶豫,掛斷視頻后隨即劃了款。但當石先生撥通王先生電話告訴他錢已經劃了,王先生卻大感意外,說自己并沒有參加什么招標,更沒有給石先生打視頻電話,這時候石先生方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隨即向警方報案。
案例評析
上述案例中,詐騙分子使用網絡劫持虛擬了一通“熟人來電”,同時使用AI技術對視頻通話進行了“換臉”及“變聲”,讓石先生誤以見到了“真人”落入了圈套。
同時石先生在劃款前也沒有主動向王先生核實情況,反而在劃款后通知了王先生,讓詐騙分子最終得逞。
溫馨提示
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為防范這類新型詐騙,請做到:
一、相互提示,共同預防
時常提醒、告誡身邊的親人、朋友提高安全意識,預防上當受騙。特別提醒老年人,在接到可疑電話、視頻時,要再次主動撥打對方電話確認,不要貿然輕信。
二、多重驗證,確認身份
在涉及轉賬交易等行為時,細心詢問私密信息、多重驗證身份,確認對方是否為本人。避免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直接轉賬,最好向對方戶名的銀行賬戶轉賬,避免向陌生的第三方尤其是個人轉賬劃款。
三、細心判斷,識別假臉
AI換臉終究是技術手段,盡管已非常接近真實的人臉,但仍有蛛絲馬跡可以參考判斷,例如部分換臉技術是使用熟人的照片合成,假臉極少甚至不會眨眼,缺少眨眼是判斷真假的不錯方法。辨識“深度偽造”換臉視頻的方法還包括語音和嘴唇運動不同步、情緒不符合、模糊的痕跡、畫面停頓或變色等。
案例簡介
石先生近期接到了一通微信視頻通話,來電人是自己的長期生意伙伴王先生,視頻通話中,王先生稱自己在外招投標,但公司流動現金有限又急需交一筆2萬元的保證金,希望石先生幫自己先墊上這筆錢,并將收款戶名、賬號發給了石先生。面對老朋友的請求,再加上見到了“真人”石先生沒有任何猶豫,掛斷視頻后隨即劃了款。但當石先生撥通王先生電話告訴他錢已經劃了,王先生卻大感意外,說自己并沒有參加什么招標,更沒有給石先生打視頻電話,這時候石先生方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隨即向警方報案。
案例評析
上述案例中,詐騙分子使用網絡劫持虛擬了一通“熟人來電”,同時使用AI技術對視頻通話進行了“換臉”及“變聲”,讓石先生誤以見到了“真人”落入了圈套。
同時石先生在劃款前也沒有主動向王先生核實情況,反而在劃款后通知了王先生,讓詐騙分子最終得逞。
溫馨提示
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為防范這類新型詐騙,請做到:
一、相互提示,共同預防
時常提醒、告誡身邊的親人、朋友提高安全意識,預防上當受騙。特別提醒老年人,在接到可疑電話、視頻時,要再次主動撥打對方電話確認,不要貿然輕信。
二、多重驗證,確認身份
在涉及轉賬交易等行為時,細心詢問私密信息、多重驗證身份,確認對方是否為本人。避免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直接轉賬,最好向對方戶名的銀行賬戶轉賬,避免向陌生的第三方尤其是個人轉賬劃款。
三、細心判斷,識別假臉
AI換臉終究是技術手段,盡管已非常接近真實的人臉,但仍有蛛絲馬跡可以參考判斷,例如部分換臉技術是使用熟人的照片合成,假臉極少甚至不會眨眼,缺少眨眼是判斷真假的不錯方法。辨識“深度偽造”換臉視頻的方法還包括語音和嘴唇運動不同步、情緒不符合、模糊的痕跡、畫面停頓或變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