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風險減量服務,太保服務在行動(20230707) 返回列表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保險如何提供高質量的風險減量服務、切實提升客戶的服務獲得感,有效幫助企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是擺在財險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也是真正體現保險的價值所在之處。
自今年1月份收到《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銀保監辦發〔2023〕7號)以來,中國太保產險高度重視,將“風險減量”納入中國太保產險發展戰略,對新時期的風險減量服務體系進行全局性設計,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服務好客戶、服務好民生、服務好社會,組織成立了風險減量體系建設工作小組,編制了《風險減量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描繪建設藍圖,夯實體系化建設這一發展“硬實力”,持續打造人才、機制、科技、風控的“軟實力”。
中國太保產險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止災于日常”作為保險風險管理行為的準則,不斷創新風險減量服務內容,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了一些實踐:
社會責任方面,從“保障基本”,向全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維護社會穩定、服務人民群眾的更高要求轉變,不斷提供有特色、多樣化的風險減量服務。比如在安全生產領域,在保險協會的組織下,中國太保產險組織行業專家,開展了安責險風險專題研究,業內首次提出了“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煤礦”三個行業的事故預防服務技術標準;承保中,為客戶開展了大量的事故隱患排查、安全風險辨識、安全培訓與宣傳、應急演練等事故預防服務,保障了高危行業從業人員的切身利益,提升了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贏得了企業、從業者以及應急管理部門的認可與好評。
風險管理模式,從“事后賠付”,向“事前防災、事中減災、事后救災、及時賠付”的“保防減救賠”一體化服務轉變,不斷深化、前置保險的風險管理屬性,提供專業的一攬子風險減量服務解決方案。比如建筑工程質量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事后賠付還遠遠不夠。中國太保產險推出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和一攬子服務,從工程建設期入手,由保險公司與其委托的風險管理機構共同代表未來的廣大業主參與工程質量管理,源頭把控,過程監督,促使參建單位積極整改質量缺陷,為住宅工程質量加把“安全鎖”,減少由此引發的各類糾紛和社會矛盾。
產業服務需求,從單一的“風險分散”與“損失補償”,延伸至投保企業所在行業上下游產業,向支持全流程、全周期、全產業鏈風險管理服務的共贏模式轉變。比如,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一位,但海上風險管理與保險保障需求迫切,在保險行業協會的指導下,中國太保產險正在編制海上風力發電企業的《保險風險評估工作指引》,涵蓋工程建設與運營期,有力地支持了新能源保險領域風險減量工作的開展。
科技創新先行。為了改善傳統防災服務效率低、實施難度大、服務成本高等問題,財險業充分利用保險科技賦能,引入遙感監測、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地理信息等技術,搭建風險減量服務的智能化服務平臺,“沉淀”風控服務經驗,積極探索“保險+科技+服務”的風險減量服務模式。比如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在汛期來臨之際,結合前期繪制的風險減量目標客戶地圖,主動上門開展企業防汛現場走訪,免費為位于水淹高風險地區的客戶安裝“水精靈”水災報警系統,為企業客戶提供7×24小時微信、短信、人工客服運維服務。臺風“梅花”影響期間,共完成32次分級預警,企財險在保客戶預估損失五百余萬元,安裝“水精靈”物聯網設備的客戶在收到預警后快速采取應急措施,均未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