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如期舉行。中國太保是2019年-2021年進博會核心支持企業和指定保險服務商,為進博會提供全方位保險保障。
11月5日,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太保安聯為第三屆進博會提供周全的醫療保險保障和服務選擇。
談及健康險行業發展時,陳巍表示,未來,健康保險市場將從規模增長,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增長”轉變。
保險公司要形成健康管理的核心競爭力,實際上就是在構建健康管理生態圈的整個過程中,能夠解決各種挑戰和困難,形成別人難以逾越的壁壘。
進博會指定保險服務商
《21世紀》:如何通過健康保險、健康管理服務進博會?
陳?。禾0猜摓榈谌龑眠M博會提供周全的醫療保險保障和服務選擇,不僅提供針對參展商、交易團等團體的高端醫療保障產品“欣﹒臻享團體綜合醫療保險計劃”,更推出了針對觀眾群體的高端醫療保障產品“甄選無憂個人高端醫療保險”。
與此同時,太保安聯為第三屆進博會開設了線上服務專區,設有超級英雄成長營、在線問診、健康資訊等幾大板塊,同時結合現場服務,為進博會提供專業的健康服務支持。進博會期間,太保安聯健康險組建起一支應急救援志愿者團隊,由第七屆上海市“平安英雄”候選人蔣菁帶隊,40余名志愿者全部持有國際認可的急救證書。
《21世紀》:這些產品和服務如何更具針對性?
陳巍:太保安聯的團體和個人高端醫療險具有保險金額高(團體高端醫療險年度保額最高2000 萬、個人高端醫療年度保額最高800萬),保障責任覆蓋廣(涵蓋公立醫院特需部、國際部、私立醫療機構),費用由保險公司與醫院直接結算等特點。這兩款產品引入了國外健康險的先進服務模式、無縫對接境外就診體驗,幫助外籍人士克服語言障礙、更好地在本土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促進境內外貿易、投資和經濟交流,充分發揮進博會的“溢出”效應。
服務方面,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大背景下,太保安聯從去年以線下為主的進博服務模式,升級轉變為線下+線上的綜合服務模式。
在第三屆進博會官網的“服務”專欄,進博參展商、交易團、觀眾、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可通過“超級英雄成長營”板塊學習了解涵蓋基礎急救、兒童急救和老年人急救在內的急救知識技能,從而更科學地處理健康突發事件;通過“在線問診”板塊,可免費獲得由包括全科及內外婦兒等各科專家提供的醫療健康相關問題的解答,并獲得相應的健康指導方案;在“健康資訊”板塊,可了解包括生活保健、常見疾病、康復建議等在內的健康信息。這些資訊、線上課程和服務也可通過中國太保官網、太平洋保險APP和太保安聯服務號訪問。
健康險面臨四大挑戰
《21世紀》:如何看待健康保險的發展現狀、趨勢?有何挑戰?如何更好發展?
陳?。?2019年,新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下發,標志著健康保險行業即將進入新時代。2019年健康險行業原保費收入7,066億元,占整個保險行業的16.6%,2015-2019年復合增速達到30.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民眾的健康需求覺醒,對健康險的需求進一步增大,今年1-9月健康險行業原保費收入達6,666億元,同比增長17.4%,增速持續領先其他保險板塊,健康險在整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到了18.0%。
健康保險業面臨的挑戰包括:
第一,渠道拓展模式有待升級。目前健康險市場依然面臨強渠道競爭,大多保險公司沿用了傳統壽險和財險線下渠道銷售健康險,開拓及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專業度有待提升;新興的互聯網渠道、流量平臺因為占有大量客戶資源,議價能力極強。第二,數字化能力有待提升。健康險產品形態復雜、客戶接觸頻率高,營運和風控專業化要求極強,當前大部分保險公司仍采用人工作業模式開展營運風控,數字化程度有待提升;此外,經營健康險的機構往往沿用壽險或財險的核心系統,專業性、擴展性、靈活性、對外集成能力不足;第三,醫療產業融合有待加強。中國醫療體系90%以上集中于公立醫院,保險公司話語權不強,針對醫療機構和被保險人群的風險管控能力有待提升。第四,醫療數據共享有待深化。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醫療機構之間、健康保險行業之間的數據標準化程度不高,商業健康險對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和共享進程較為緩慢,導致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供給不足,針對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慢病人群、帶病人群的創新產品開發、定價和風控存在一定困難。
未來,健康保險市場將從規模增長,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增長”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產品方面,健康險的消費屬性正不斷被用戶接受,產品創新進入加速迭代周期;另一方面,隨著健康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的不斷提升,保險公司的服務人群正從“健康體”向“非標群體”延伸,市場將不斷出現針對細分人群、帶病人群的精準化、個性化定價保險產品。保險公司要建立需求的快速響應和產品的快速迭代。
渠道方面,在疫情的推動下,互聯網在健康險經營中逐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互聯網化將逐漸從銷售渠道的簡單線上化,轉向構建保險全價值鏈的數字化。保險公司要從保險底層基礎邏輯開始,打通前、中、后臺,將科技能力、數字化能力充分延展到保險的核心價值鏈,圍繞“風控”和“客戶”兩端實現價值創造,運用醫療大數據和數字化技術,降低健康保險營運成本、提高智能化風控能力;通過連接數字化生態,為消費者產出更符合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布局方面,“保險+健康管理”將成為商業健康險加速升級的突破口,并為保險業回歸保障提供強大動力。醫療健康產業正在與保險深度融合,保險公司需要深度參與核心醫療資源和健康產業生態,基于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風險篩查、疾病問診、就醫協助、康復等全周期健康服務。
建立健康管理生態圈“護城河”
《21世紀》:健康管理能否真正反哺健康保險的發展?
陳?。荷鲜兰o六、七十年代,由于美國政府頒布法律要求商業保險公司進行醫療支付,美國保險行業為了遏制日益瘋狂增長的醫療費用,提出了通過健康維護來進行控費。因此醫療支付的商業化間接促成了健康管理行業的蓬勃發展。
從健康管理的起源不難看出,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有著天然的聯結屬性,兩者的融合是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之一。健康保險對于健康管理的需求主要源自于三方面:
(1)產品差異化需求
健康保險產品的同質性較高,保險公司無法在產品的設計上體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而需要借助健康管理來體現服務差異性。此外,健康管理服務更易觸達到客戶,從而為健康保險的營銷創造機會。
(2)提升用戶體驗需求
健康管理作為健康保險的增值服務,由于其具有較強的服務屬性,往往能給客戶帶來更優的服務體驗,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客戶的健康狀況,從而幫助保險公司提升品牌口碑。
(3)風險管理需求(應對逆選擇風險)
以預防醫學技術為主的健康管理往往包含疾病篩查、評估和健康指導,提升客戶的健康意識,幫助客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降低疾病發生率,最終起到降低賠付風險的作用。而以診療干預技術為主的健康管理則往往介入客戶的診療過程,通過提供就醫綠通、送藥上門等方式來保障醫療費用的合理支出,從而起到控費的目的。
《21世紀》:保險公司能否形成健康管理的核心競爭力?
陳?。阂纬山】倒芾淼暮诵母偁幜?,實際上就是在構建健康管理生態圈的整個過程中,能夠解決各種挑戰和困難,形成別人難以逾越的壁壘。這其中的挑戰和困難,主要聚焦于“服務者”、“被服務者”以及連接兩者之間的“平臺”。
“服務者”的問題在于專業管理人員的稀缺。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療理念得到進一步推廣。在2020年,我們國家健康服務產業群規模已達8萬億,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慢性病人群快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健康管理需求,而健康管理類人才卻不足以滿足當前的市場需要,據初步估算,我國健康管理人才缺口至少一千萬,健康管理師缺口兩百到三百萬,現有的健康管理人才專業性與實操性也相對不足。而保險公司由于體量較大,更具備能力打造專業的健康醫療團隊,或者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建立起供應商服務網絡,為用戶找到專業而又稀缺的“服務者”。
“被服務者”的問題在于國內人群的健康意識薄弱、健康知識匱乏,從而導致被管理者醫從性不高。許多在國外成功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國內并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而保險公司在“教育”客戶方面有其一定的優勢,首先保險公司的存量用戶或潛在客戶本身就是對健康比一般人群更為關注,他們對于健康風險有著更積極主動的認知,因此這類人群也更容易接受健康管理的理念,更可能轉化為健康管理用戶。此外,通過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用戶提升醫從性,如用戶堅持完成一段時間的健康管理行為可以降低甚至豁免保費等。保險公司如果能將健康保險和健康管理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出創新的產品,并通過服務有效運營和管理客戶,則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連接“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的平臺,則決定了服務的價值能否放大,目前來看,由于缺乏足夠的橫向及縱向數據來為健康管理者提供分析依據,則使得健康管理服務缺乏精準性,不能有效觸達用戶的痛點。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可利用其數據分析能力、平臺科技能力以及和其他健康醫療機構的強聯結能力,更有效利用用戶的健康數據,實現精準化管理,從而提升健康管理服務的價值,形成技術壁壘。
綜上所述,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其優勢在于可利用自身的渠道資源、客戶資源、技術能力和資金管理能力主動介入各個場景中,在打造生態服務閉環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管理核心競爭力。
《21世紀》:通過健康管理,健康保險是否會從低頻成為高頻接觸消費者的產品?
陳巍:如果按照健康狀態來劃分一個人的生命周期,那么健康保險在用戶購買后,要和用戶發生二次接觸,基本是發生在個人的病中或病后周期中,而一個人的大部分生命周期是處于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中,這就決定了健康保險在絕大多數時間里無法和用戶產生互動。此外,健康保險的目標用戶是健康人群,但在用戶健康的狀態下又無法和用戶產生高頻的互動,并且在用戶處于疾病狀態中時,健康保險也不希望用戶過多地進行理賠從而和保險公司產生互動,這就使得保險公司和用戶之間“對不上眼”。而健康管理則可以打破這之間的“尷尬”,首先健康管理可以在用戶的全部生命周期中發揮作用——如健康及亞健康狀態下的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健康教育,疾病狀態下的就醫協助、藥事管理、個案管理到病后狀態下的院后照護、康復管理等,這使得保險公司在用戶生命周期的每個狀態下都能與其產生互動。此外健康管理相比健康保險更具“能動性”,它能夠改變用戶的生命周期狀態,讓用戶從非健康狀態回到健康狀態,從而使其從健康保險的非目標人群轉化成目標人群,增加了保險產品的與用戶交互的頻率和輻射面。最后,相較于保險產品的“嚴肅性”和“同質性”,健康管理服務形式豐富,內容活潑,體驗感強烈,使用門檻低,從而賦予健康保險產品更多的內涵,讓用戶更愿意去接觸。
《21世紀》:健康管理有哪些贏利點?
陳?。罕kU公司在健康管理業務上的盈利點主要包括:
(1)體檢業務。目前體檢市場主要三分天下:專業化的健康體檢中心、醫院體檢中心、社區衛生中心。保險公司可以整合各地域的體檢資源,從而為全國各地的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體檢服務。體檢業務通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盈利模式。
(2)專業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可以為個人及團體用戶提供包括健康檔案、健康風險評估、健康咨詢、健康促進、健康干預、康復管理等內容。這部分服務專業度高、客戶交互頻次多,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一旦服務得到認可,往往容易產生客戶黏度,成為長期穩定的盈利點。
(3)就醫綠通服務。保險公司可以利用其資源整合的能力,構建強大的就醫綠通服務網絡,甚至將服務延展至海外。就醫本身屬于剛需,而國內的醫療資源有限,因此就醫綠通服務較易為用戶所接受,其發生率也與疾病發生率相關,加之保險公司本身已有成熟的精算體系,可以較好地管控服務成本。
保險公司除了通過上述的健康管理服務打開新的銷售渠道帶來直接的利潤以外,這些服務本身既可以作為增值服務提升用戶體驗,促進用戶購買保險,同時也可以作為保險業務員展業的有效工具,幫助保險業務員達成銷售目標。